在出發前我一直把整理行囊這件事擱著,其實是有點不想面對,但是該做的還是要做,大概是在出發前三天才開始整理。起初塞了很多東西,但發現根本裝不完而且會超重(20kg),於是又把東西拿出來,以下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帶了哪些東西!
首先可以把要帶的東西分成幾大類(依個人需求):
(1)衣物/鞋子、(2)盥洗用具/藥品、(3)文具用品、(4)生活雜物、(5)3C產品
接著我們再來針對各類物品,詳細描述。
1. 衣物/鞋子
依照你去交換的季節,選擇主要的衣服,如果是秋季過去,那可能短袖就少帶,要多一些長袖;反之如果是春季,就是短袖要多一點。不過也要考量當地城市的氣候,如果是去北方的話,那即使是九月去,也都是涼爽的天氣了。那像我因為不喜歡穿長袖,所以幾乎是以短袖配襯衫加刷毛外套與防風衣的裝扮,度過武漢的冬天。其實,有些冷……
帽子一定要準備,出門旅遊遮風擋雨防曬超好用,再配上口罩,就再路人也不過了。
當然也可以在淘寶上面直接買衣服來穿啦,這樣也可以節省行囊空間,就有理由買新衣服(?)
鞋子的話大概就是休閒鞋、運動鞋、拖鞋,如果常常去各地旅遊的話,一定要準備一雙好走路的鞋子,否則腳會先受不了。
2. 盥洗用具/藥品
初來乍到新地方,還是習慣先用自己順手的備品,所以都先帶了一套簡便的牙刷/膏、刮鬍刀/泡、洗面乳。洗髮精、沐浴乳就還是留到當地購買,自己的化妝用品也別忘記。
飲食不習慣或是水土不服也是可能發生,腸胃藥、止痛藥、感冒藥,也可以先準備一些,熟悉的東西與陌生的藥品相比,心裡感覺還是好一些。
3. 文具用品
其實這沒什麼好說的,大概就是鉛筆盒直接搞定。老樣子,自己順手的東西當然還是自己帶過去。像我很喜歡我現在的剪刀,刀刃長、銳利、好使,我就自己帶;再分享一些覺得不錯的,我的抽屜有一個小捲尺,不長,1.5公尺而已,但是來做一些簡便的量測已足夠,例如買衣服要量尺寸哈哈哈,這種東西就是要用時才覺得重要,大家就自己去發現屬於自己的小物吧!
3M的鈦金屬八吋剪刀 |
150cm長的捲尺,有"cm"與"inch"兩個單位 |
4. 生活雜物
這塊就真的很雜了,以下就分享我覺得實用的東西就好,因為有些東西帶過去才發現用到的機會不多。
手電筒:出門在外,你可能一時興起,摸黑上泰山;在臥鋪睡覺半夜要整理行李,因為早上五點要下車了,都是一個不可或缺的東西,當然你要用手機的手電筒也可以,但是我喜歡各司其職的感覺,而且專用的手電筒照明效果也比手機好一些。
瑞士刀:是我總是掛在鑰匙圈上的一件用品,出門在外偶爾需要剪東西或是割東西,還有開瓶器功能根本喝酒必備(因為我不會用牙齒開瓶......),這時候就可以派上用場,當然不要準備太大的,我用的是VICTORINOX 5.8系列的,輕巧方便,放在牛仔褲口袋剛剛好,但是坐火車過安檢,保險的話最好還是放進包包裡,以免被沒收會心痛。
與鑰匙串在一起,毫無違和。 |
左上:小剪刀、左下:小刀、右上:一字起兼銼刀、右下:十字起兼開瓶器 |
5. 3C產品
手機、相機、隨身聽、行動電源、筆電、隨身碟、記憶卡、網路線(預備用)、分享器、變壓器(220V→110V)、轉接頭(3P→2P)等等。
以上大約就是我帶的3C產品,其實這邊大家應該是大同小異,重要的幾樣應該是不會漏帶。
大家快去挖掘屬於自己的出門必帶之物吧!
下面整理一下:
衣物/鞋子
|
盥洗用具/藥
|
文具用品
|
生活雜物
|
3C產品&電器
|
排汗衣
|
牙刷/膏
|
剪刀
|
盥洗包(旅行組)
|
手機(充電器)
|
牛仔褲*2
|
洗面乳
|
鉛筆盒
|
小側背包
|
相機(充電器)
|
風衣
|
刮鬍刀/泡
|
捲尺
|
魔術頭巾
|
MP4(傳輸線)
|
襯衫
|
毛巾
|
手電筒
|
平板(充電器)
|
|
襪子
|
乳液
|
S鉤
|
USB充電器(雙座)
|
|
T-shirt
|
化妝水
|
保溫瓶
|
行動電源
|
|
鴨舌帽
|
腸胃藥
|
隱形眼鏡
|
筆電
|
|
球鞋
|
頭痛藥
|
眼鏡盒
|
隨身硬碟
|
|
休閒鞋
|
感冒藥
|
手帕*2
|
隨身碟
|
|
拖鞋
|
白花油
|
口罩
|
記憶卡(相機用)
|
|
睡衣/褲
|
眼藥水
|
酒精棉片
|
延長線(3P轉2P)
|
|
抹布*2
|
分享器
|
|||
小瑞士刀
|
電池(3號/4號)
|
|||
網路線
|
||||
變壓器(220V→110V)
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